金蟾啮锁烧香入,玉虎牵丝汲井回。
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。
李商隐这首无题诗很爱人们推崇,仅仅在网上就能找到很多理解或者是赏析文章,但基本上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《唐诗鉴赏辞典》的说法大同小异: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唤,或者爱情幻灭的悲哀。但我在阅读典故原文后感到异常震惊:一个女子见到年轻貌美的男子就跟他上床做爱,怎能说成是大胆追求爱情呢?在古代被称为淫荡无耻。在下句中,甄妃是曹植的嫂子,若说成是追求爱情便成为乱伦。如果撇开中间两联,仅仅讨论首联和末联:
飒飒东风细细来,芙蓉塘外有轻雷。
高蟾这首诗的“芙蓉”用了两种花来衬托。这两种花是碧桃和红杏:碧桃在天,和露而栽红杏近日,倚云而开,用来指人便是春风得意,前程似锦。而长在秋江上的芙蓉却因东风无力,可能末开就已枯萎了。
现在问题是,这首无题诗中间两联的典故与芙蓉花是否有关联?看来要正确理解这首诗,有必要对诗中的典故进上步探讨。
第二,按古代道德标准,图谋兄妻是“禽兽之恶行”。再说甄氏嫁给曹丕时曹植只有十四岁,仅有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经二十四岁已婚女子为妻。
第四,《感甄赋》确有其文,但“甄”并不是甄后之“甄”,而是鄄城之“鄄”。“鄄”与“甄”通,因此是“感甄”。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,任鄄城王。